新闻资讯

一年吸引30多万人次打卡,江苏这个渔村是怎么做到的?

位于扬州北郊的沿湖村曾是闻名的“渔花子村”,周边村庄用“呆男不娶渔家女,傻女不娶渔家汉”来形容它的贫穷落后。近年来,沿湖村凭借渔文化IP“出圈”,走出“渔歌唱晚”的乡村旅游业发展之路,去年吸引30多万人次进村“打卡”,成为享誉全国的“最美渔村”。

4月22—23日,由江苏省委网信办、省广电总台联合主办,荔枝新闻中心组织发起的“长三角遇上大湾区” *** 主题采访团走进扬州,探访了沿湖村。

沿湖村隶属于邗江区方巷镇,地处邵伯湖西岸,是扬州唯一纯渔民居住的渔业专业行政村,陆地面积0.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61.5平方公里。23日,斜阳映照在湖面,村党委书记刘德宝摇橹泛舟,讲述“渔花子村”的蝶变之路。

早年,沿湖村交通不便,村民靠捕鱼、养殖为生,不少人以船为家。2007年,以保护京杭大运河沿线生态为契机,沿湖村推进渔民上岸工程。村两委和村民制定方案、挑土填塘,将600亩荒滩水塘填成平地,建起一排排白墙黛瓦的小楼,300多户长期以船为家的渔民先后搬进宽敞明亮的新居。

“2020年10月,最后一户渔民上岸定居,结束了水上漂泊的历史。”刘德宝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生态条件改善后,村里通过特色渔文化挖掘、传统渔业保护等发展休闲渔业,实现了转型发展。

沿湖村鸟瞰。 扬州档案 微信公号 图

2011年,刘德宝就带着村里的年轻人走家串户,收集渔歌、渔技、渔俗,整理成书稿,当年举办渔民文化美食节,独具特色的渔文化渐渐打出名气,引来了游客。沿湖村顺势把建设“乡隐沿湖”作为转型突破口,发展特色餐饮、渔家民宿、渔事活动体验等,拓展村民增收渠道。

眼看着家乡越变越好,不少年轻人返乡发展。1994年出生的“渔三代”屠苏是之一个返乡创业的大学生,2016年回到沿湖村,成立了扬州之一家乡村旅游合作社,通过“互联网+休闲渔业”模式,以品湖鲜、住湖畔、赏湖景为卖点,打造渔樵耕读乡村度假综合体。她还联合村里的渔娘创业典范、90后大学生等组建“俏渔娘”助农直播队,将特产虾米、芡实、红莲子、文创产品等搬到线上,拓宽销路。如今,回沿湖村创业的大学生已有16人。

刘德宝介绍,沿湖村逐步实现了从传统一产到一、三产融合,从捕鱼卖鱼到发展旅游业的转变,形成15家渔家乐、8家民宿,去年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旅游收入3000万元,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最美渔村”“全国生态文化村”“江苏省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江苏最美乡村”等。

  • 【独家】公费水痘疫苗现历史最低价,一年内价格已腰斩
  • 南京鼓楼医院终身荣誉教授张道中逝世,享年103岁
  • 40只大熊猫幼崽名字公布,你喜欢谁?
  • 泰山景区管委会:未经审核同意不得擅自举办竞速类登山活动
  • 《家里家外》走红、刘晓庆入局,短剧真能精品化吗?
  • 高盛警告:美元正遭遇结构性贬值
  • 落定!叶迪奇任陆控董事长 赵容奭续掌CEO
  • 邮轮、无人机、水上运动……上海多区推动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
  • 谁,会是下一任美联储主席?热门人选大推演……
  • 欧洲央行管委Villeroy:仍有逐步降息的空间
  • 扑杀考拉惹争议,澳大利亚政府回应:是为了帮它们早点解脱
  • 媒体:马斯克在美国政府中的定位愈发模糊不清
  • 中日韩合作秘书处副秘书长颜亮:三国合作“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 澳门雷锋彩六:弘扬雷锋精神,助力公益活动
  • 瑞士外长答澎湃:瑞中都愿升级自贸协定,关税战没有任何好处
  •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