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解放日报:中国大模型企业的发展机遇已经到来

4月29日上午, *** 总书记来到位于徐汇区的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调研,通过视频短片了解上海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情况,察看重点孵化企业的大模型产品展示,听取相关技术研发和企业生产经营介绍。总书记还走进人工智能产品体验店,详细了解产品功能和市场行情,饶有兴致地戴上智能眼镜亲身体验。

“模速空间”是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大模型专业孵化和加速平台,位于其中的人工智能产品体验店是上海首家该类型的线 *** 验空间,二者分别源自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和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的溢出效应。眼下,徐汇区正围绕“模速空间”,打造AI大模型“北斗七星”标杆企业和生态企业“群星发展”的协同格局,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贡献徐汇力量。

拓展产业上下游协同边界

“聆听总书记的讲话,更坚定我们将‘模速空间’打造成为人工智能人才的创业首选地、持续激发‘模速空间’独特竞争力的决心和信心。”徐汇区副区长俞林伟在“模速空间”一楼展厅聆听了总书记的讲话。

他表示,“模速空间”汇聚了来自各地的年轻人,有来自高校的学生老师,也有来自科研企业的创业者。“模速空间”还与创智学院合作,来自31所知名高校的博士生入学后直接到“模速空间”开展技术攻关,真正践行了“产学研一体”。

目前,“模速空间”已入驻企业100余家,一方面聚集标杆院所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各类机构开展协同创新,另一方面以标杆模型带动产业集群升级,以备案大模型为核心加快产业集群建设。

同时,“模速空间”正积极拓展人工智能产业上下游协同的边界。

“总书记参观的人工智能产品体验店中,产品的生产也许分布在全国各地,但它们的‘大脑’都是‘模速空间’企业提供的。”俞林伟说。“新产品诞生后先放在体验中心展示,顾客体验、购买的过程能够以较短链路直接反馈给创新企业,使创新迭代的过程在‘模速空间’不断加快。”

今年2月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为期三天的“模速空间”专场活动上,AI潮品体验店首次亮相,并在会后将上海首店开在了“模速空间”,开辟面积500平方米的零售展厅。该空间也是徐汇区和“模速空间”为了助力更多“中国智造”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打造的上海首家智能产品体验中心,通过构建“研发展示+消费体验+产业赋能”的多维服务平台,促进智能终端走向C端用户。

目前,该中心累计上架超过200种人工智能终端产品,包含智能穿戴、效率提升、智能健康、音频设备等多个方面,为企业打通智能硬件产业链中的“最后一米”,也让消费者能够快速体验“中国智造”的创新魅力。

今年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上,“模速空间”发布了新征程目标:建设成为“全球更大的人工智能孵化器”。

成立不到两年,“模速空间”已辐射带动徐汇全区聚集大模型企业近400家。眼下,这里正汇聚无问芯穹、阶跃星辰、稀宇科技、商汤科技、斑马智行、星纪魅族、特赞科技等标杆企业,形成“北斗七星”的核心矩阵;汇聚秘塔科技、无限光年、它石智航、零唯亿思、虎博科技、矩子科技、深势科技、魔珐科技、星臻科技、青心意创等生态企业,形成“群星发展”态势,在多个细分领域加速突围,不断拓展AI的应用边界,引领带动人工智能产业跃升发展。

人工智能的未来大有可为

4月29日上午,在“模速空间”3层,一场以“下一代智能体的自主进化”为主题的沙龙正在举行。总书记高兴地参与进来,同现场青年创新人才亲切交流。他指出,“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

围绕“模速空间”,徐汇区基于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上海创智学院等机构集聚的优势,正不断攻关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以产学研用协同增强技术的转化效率。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研发了上海首个开源基础模型“书生通用大模型”,并牵头成立中国大模型语料数据联盟;上海创智学院则联合国内31所高校强化产学研用联动,助力人才直接走向市场与企业;由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发布的“伏羲”系列气象大模型,已在关键气象指标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迅速落地服务气象精准预测等业务场景。

通过打造各类生态活动,“模速空间”正构建出一条完善的“上下楼即上下游”生态链。

来自法国的创业者伯涵峥说着一口地道流利的中文,身为上海交大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数学教师的他,成了现场唯一一张洋面孔。伯涵峥在上海生活、工作了5年,4个多月前,他在漕河泾开发区创办了上海纭算科技有限公司。他告诉记者,“模速空间”3层的企业公共活动空间内经常举办沙龙,每次都有来自不同领域的行业嘉宾进行分享,并不局限于“模速空间”内部人员。

当天的沙龙现场,30余位参与者基于自身背景,围绕智能体相关概念进行分享,内容涵盖智能体的研发、智能体的建构以及如何将智能体打造为科技产品应用等话题。

“我很希望将人工智能算法应用到节能减排行业。”沙龙上,伯涵峥向总书记汇报了创业公司的项目。伯涵峥告诉记者:“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讲话,我在上海创业更有信心了!也更加坚信,人工智能的未来大有可为。”

承担起“年轻人的事业”

上海稀宇极智科技有限公司(MiniMax)创始人、CEO闫俊杰作为代表向总书记汇报了所在团队开展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和产业应用的收获体会。

“我主要向总书记汇报了我们公司正在抓紧研发的智能体,以及它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场景。”闫俊杰说,总书记对技术发展趋势非常关心,我们在现场着重讲解了智能体如何通过强化学习实现自主进化,如何以人的思想为目标为人类提供复杂任务执行的应用服务。“我现场举了个例子,软件开发领域,原本一个月的开发周期通过智能体自主规划、前端开发、自主测试等任务执行,一两周就完成了,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MiniMax成立于2021年12月,是国内仅有的两家在ChatGPT发布前便积极布局大模型研发的企业之一。公司自主研发了多种模态基础大模型,其中包括将线性注意力机制架构与MoE(混合专家架构)结合的开源模型MiniMax-01系列、语音及音乐大模型、图像大模型和视频大模型;推出了MiniMax、海螺AI、星野等原生应用。其产品和技术广泛应用于内容创作、智能 *** 、教育、企业服务以及娱乐社交等领域。

闫俊杰说:“我在现场感受到总书记和党中央对人工智能行业的真切关心和支持。总书记提到,‘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让我们大模型初创公司信心倍增。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于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越来越强,企业需要主动承担起更大的发展与治理责任。”

作为人工智能创业者,这次主题沙龙活动让闫俊杰备受鼓舞。“作为一家深耕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企业,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闫俊杰表示,当前,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革新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演进,这一趋势将深刻重塑各行各业。人工智能将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引领社会变革,大幅提升行业效率,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力量,推动全球协作迈向新高度。

“我相信,中国大模型企业的发展机遇已经到来。”闫俊杰说,正如这次沙龙主题“下一代智能体的自主进化”,我们坚信,以自主创新为锚点,以开放共享为航向,可以真正推动人工智能成为普惠全球的技术,为人类文明进步注入可持续动能。

潜心攻关关键核心技术

在“模速空间”展示的科技成果中,有一款人形机器人是总书记2023年11月在上海考察调研时看到的机器人升级版,它就是傅利叶公司研发的GR-2通用人形机器人。

“2023年,我在现场聆听了 *** 总书记对上海科技创新发展的殷切嘱托,并展示了通用人形机器人GR-1。”傅利叶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顾捷说,“总书记的嘱托让我们深感振奋和鼓舞,成为傅利叶团队持续创新突破的一大动力。”

经过一年多的研发迭代,各项性能指标优于之一代产品的GR-2问世。这款人形机器人身高1.75米,体重63公斤,全身有53个自由度。它搭载傅利叶研发的FSA2.0执行器和12个自由度的灵巧手,具备灵活的上肢操作能力、强劲的动力系统和开放的开发平台。

据介绍,傅利叶研发的2款通用人形机器人已累计出货数百台。在康复养老领域,这家上海企业陆续推出了30多款智能康复产品,出口到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上万家医疗康养机构落地应用。公司还积极推动技术社区发展,近期开源了人形机器人N1本体和人形机器人高质量数据集,面向全球打造这一未来产业的创新生态。

人形机器人有哪些应用场景?傅利叶正在探索导览咨询、康复养老等领域。去年7月,国内首个“智能人形机器人银行大堂经理场景训练基地”在建设银行上海浦东分行启用,GR-1成为“实习大堂经理”,在真实场景下接受训练,学习业务咨询、业务分流、智慧柜员机个性化操作指南、反欺诈宣传等为客户服务的本领。

“正如总书记所说,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正迎来爆发式发展。”顾捷表示,“我们将在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领域继续潜心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力争实现更多突破,达到国际领跑水平,为上海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贡献力量!”

上海“模速空间”的这场沙龙活动现场30余名创新人才都是年轻人

4月29日, *** 总书记在上海考察。在位于徐汇区的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 *** 总书记同正在参加“下一代智能体的自主进化”主题沙龙的青年创新人才亲切交流。

*** 总书记在调研过程中参与的这场主题沙龙,是“模速空间”每月举办的人工智能主题沙龙。在当天沙龙活动现场,30余名创新人才都是年轻人,其中,既有上海创智学院的博士生,也有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者,大家纷纷向 *** 总书记汇报所在团队开展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和产业应用的收获体会。

这群年轻人聊了点啥?

在现场,记者看到了这场沙龙结束后留下的板书,围绕“下一代智能体的自主进化”这一主题,大家主要分享了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模态内容。所谓模态内容,通俗理解就是通过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组合传递信息,让人类和智能体都能更高效、更直观地理解和创造内容。

“就像你刷短视频时,既看画面、听声音,又读字幕,这些信息组合在一起,就是一种模态内容。”在现场参与沙龙活动的蜜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蜜度蜜巢总裁刘益东告诉记者,模态内容是人工智能迈向“多感官”体验的关键技术,未来可能彻底改变我们与数字世界的互动方式,比如元宇宙中的全感官交互。

板书上的第二点内容,是“上下文窗口”。上下文窗口是自然语言处理和大语言模型中的核心概念,也就是智能体能理解多少内容,通常以Tokens(词元)数量衡量。它直接影响模型的理解能力、生成连贯性以及应用场景的广度。

“简单来说,就是AI在和你对话时能记住的‘记忆长度’。”上海创智学院博士生吴昌鲡参与了这场沙龙,他告诉记者,最初GPT-3.5只支持4000Tokens(约3000汉字),超过这个长度的部分就会被“遗忘”,这个“记忆长度”就是上下文窗口的大小。“当然,窗口越大,计算量也越大,就像同时记10个单词比记3个单词更费脑子。未来智能体的进化,应该是从几十万Tokens向千万级迈进。”

下一代智能体进化的第三个方向,是“模型调用”能力。简单来说,就是让智能体按照人的要求“干活”。

——小爱同学,今天天气怎么样?

——上海今天20℃,晴天。

看似简单的对话背后,其实是智能体“小爱同学”通过调用外部天气数据接口,获取实时数据,并生成回答。

刘益东说,模型调用就像给智能体装上“手”和“眼睛”,让它不仅能“说话”,还能“动手做事”。从查天气到订机票,通过定义工具、调用程序接口,开发者能灵活扩展模型能力。“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模型调用将更智能、更贴近人类需求,朝着自主进化的目标迈进。”

第四点是任务复杂度。这个概念其实不难理解,简单来说,就是完成一件事需要“费多大劲”。这个能力之于智能体来说也是一个道理。

对于智能体而言,当前具备完成普通人半天的工作量。而下一代智能体,则需要具备完成专业人士一周的工作量的能力,“任务复杂度高的工作,可能需要智能体随时处理任务中途出现的意外情况。也就是更强的‘自主’能力。”吴昌鲡说。

第五个能力是智能体协作——从“单智能体”进化到“多智能体协作”。如果说“询问天气”只是单一智能体独立完成任务,那么智能体协作,就是多个智能体像人类团队一样分工合作,从“单兵作战”升级为“集团军作战”,比如管理工厂这种更复杂的工作,必然需要多个智能体协同配合,就像人类社会需要分工合作。

“当然,就像这次沙龙主题,下一代智能体的自主进化,其实不是智能体某一种能力的进化,而是这五种能力进化形成的‘合力’,最终达成智能体无需人工干预的自我学习、动态适应和策略优化,最终实现从‘执行指令’到‘自主创造’的跨越。”刘益东说。

  • 张文宏牵头猴痘广谱抗病毒药获得突破,有望填补全球研发空白
  • 被算法重塑的世界,人与技术如何和谐共处
  • 一周新车盘点 | 极氪009光辉增典藏版 蔚来萤火虫正式上市
  • A股进入回购新时代
  • 美乌总统梵蒂冈会谈,外交部:望有关各方继续通过对话谈判解决危机
  • 特朗普:俄罗斯没占领整个乌克兰就是“重大让步”!
  • “双开App被封号”“外卖柜排他”“买到缩水餐”?美团紧急辟谣
  • 国内期货主力合约涨跌不一,集运指数欧线跌超6%
  • 中国抗体-B午前大涨逾32% SM17概念验证临床数据超预期
  • 饿了么官宣:启动“饿补超百亿”,加大补贴力度
  • 美国SEC主席:加密货币创新“受到抑制” 应该得到明确的监管
  • 百川智能欲下场做VC,正高薪招聘投资人才
  • 2025澳门六和合开彩结果公布:精彩瞬间回顾与数据分析
  • 《全新澳版资料大全正版资料,助力学子一臂之力》
  • 乌克兰承认:是我们刺杀的!特朗普最新民调显示“差评”!美航母一战机坠海!
  • 关键词: